无障碍 一网搜 登录| 注册
政务服务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站群导航
关闭

行政区划

开发区

部门网站

当前位置:  首页 >  走进长春 >  幸福长春

打造家门口的“康养幸福里”

二道区东站街道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

时间:2024-05-14 09:51 来源:
【字体: 打印

  “虽然年龄大了,但我并不想‘被养老’,更希望在有需要的时候获得帮助,在生病时有便捷的医护,所以生活在这里我感到更放心、更幸福。”说这话的是家住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的万惠阿姨,前不久,社区刚刚请医生免费为她做了心电图、测了血糖,还有中医诊脉、指导用药,不出社区,既享受到社区照料,还享有专业医疗服务,老人赞不绝口。

  万惠阿姨的幸福感,源自东站街道对医养结合新路径的积极探索,而这份探索更源于现实需要——目前,东站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7700多人,约占辖区人口总数的22%。特别是近年来,随着老年人需求呈现出多层次、多元化、个性化等特点,如何打造好家门口的“康养幸福里”,怎样建设居家、社区、机构相协调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,成了基层破题的刚需。
  连日来,通过创新推出一系列用心用情的举措,东站街道蹚出了一条实用、接地气的适老化改造之路。
  签约“家庭医生”
  让居家养老更有“医”靠
  “岳阿姨,我们明天早上9点去给齐大爷做检查……”岳凤芹、齐凤林老两口是东站街道蓝山社区居民,齐大爷因重病卧床,就医成了难题。今年年初,东站街道延伸服务触角,将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相结合,深入推动“家庭医生”签约。齐大爷老两口的“家庭医生”,正是二道区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烨团队。“岳阿姨跟我们反映,齐大爷这两天总是胀气,吃不下饭,我们就上门为老人做个检查。”日前,护士韩雪、彩超医生李海燕带着检查设备如约登门。医生能到床前来看病,还给对症用药,让岳凤芹放下心来。
 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东站街道许多像齐凤林这样行动不便、失能失智的老年人,享受到了床头彩超、采血验血、中医康复等专业系统的上门医疗服务,打通了居家养老服务的“最后一米”,大大提升了老年居民的安全感、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  扩容“养老服务圈”
  让社区照料更有温度
  “我们特别关注父母晚年生活的质量,社区打造的日间照料室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。”居民宋女士道出了许多为人子女者的心声。
  为了让辖区老年人享受到更加便捷、优质的养老服务,东站街道依托各社区日间照料室,链接多方资源,扩容“养老服务圈”,让更多老年人不必走出社区,就能享受到定制化的特色服务。
  在二道区首家公建民营敬老餐厅——十委社区敬老餐厅,同样是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。临近中午,许多老人拿着饭盒来这里排队打饭。“价格实惠、菜品可口、品质放心,我和老伴儿把这当食堂了。”居民张大爷的话,佐证了敬老餐厅运行一年来赢得3000余位“回头客”的喜人成绩。
  不仅如此,今年东站街道还与吉大一院宁养院联合,依托民政服务站,计划为辖区老年人开展12场次“生命教育”系列心理健康服务。同时,东站街道还充分链接医疗资源,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、吉林省肿瘤医院、国文医院、爱尔眼科、长春长庚耳鼻喉医院等纳入“养老服务圈”,通过开展健康义诊、中医理疗、中西医诊治等活动,让老年人享受到便捷、高品质的服务。
  “请进来+走出去”
  让医养结合更有保障
  “过去辖区有两家养老院,仅能提供基础养老服务,无法满足老年人就医需求。为了真正衔接‘医’和‘养’,实现‘有病治病、无病疗养’,东站街道以二道区济康老年养护中心为试点,构建起‘请进来+走出去’的医养结合新格局。”东站街道办事处主任张超说,所谓“请进来”,就是由济康老年养护中心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上门服务;“走出去”,则是该中心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。
  有老年人入住时,济康老年养护中心会为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,每天有医生定时巡诊,并给予健康管理、慢病管理及用药指导等综合服务。“我们打造的是以医疗为保障、以康复为支撑,边医边养、综合治疗的医养结合新模式。同时,面向东站街道辖区的特殊群体,还有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。”济康老年养护中心院长林傲松说。
  以提供更高质量养老服务为目标,以推动居家养老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联动发展为方向,东站街道试水“养老”变“享老”的嵌入式服务,让更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安。

编 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