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 一网搜 登录| 注册
政务服务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站群导航
关闭

行政区划

开发区

部门网站

当前位置:  首页 >  走进长春 >  幸福长春

回迁小区的幸福生活

时间:2024-05-29 11:05 来源:
【字体: 打印

  城区扩容,城市更新,一头连着发展,一头连着民生。南城家园小区——一个有着近2万常住人口的回迁小区,人口密度大、人员流动性强,治理难度可想而知。如何让南城家园小区居民感受到幸福,是南关区盛世街道佳园社区的所思所想。随着“幸福小区”创建如火如荼开展,南城家园小区也朝着“幸福”目标阔步前行。如今,经过一段时间的升级改造,居民感受着小区翻天覆地的变化,也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满满的幸福。
  幸福原地升级了 基础设施一步一步完善
  日前,在南城家园小区E区,73岁的宫凤明正在凉亭内与邻居唠着家常。“我们原来都是一个屯的,相互认识,现在搬到城里,又成了邻居。”一旁的韦大姐说,搬进小区后,生活环境好了,大家也渐渐习惯了城市生活,没事儿下楼遛遛弯、聊聊天,这样的生活挺舒坦。
  南城家园小区共有7个分区,人口密度大,居民诉求多元。小区成立后,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、私搭乱建、垃圾成堆等问题逐渐显露,成为影响居民幸福生活的“顽疾”。
  “破疾”从居民需求入手,经过属地街道和社区的努力,小区环境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。今年年初以来,盛世街道联合佳园社区,组织业务科室、物业公司召开联席会议,制订路线图、签订责任状,全力以赴协调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。
  最大的改变要从佳园社区打造南城家园党群服务站说起。佳园社区利用现有资源,对小区原有旧车棚进行改造。如今,旧车棚升级为停车区和老街坊协商议事亭,亭内还增设了桌椅供居民歇脚纳凉;旁边安装的篮球架成为热爱运动的居民和孩子们运动休闲的好地方。
  小区点点滴滴的变化,让居民心里充满“小确幸”。曾经又细又不结实的晾衣绳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结实的晾衣架;电动车有了固定充电桩,一次性解决300余辆电动车充电问题,让居民感受到快捷、价廉、安全;楼栋间增设恢复了路灯,使居民夜间出行更安全,照亮了居民幸福回家路。
  生活品质提升了 小区环境一日优于一日
  居民的幸福感源于一份“安全”。安防设置的投入使用,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和生活品质。“过去,小区门口没有升降杆,外部车辆随意进入,小区内停车特别难。”居民卢秀凤说,现在南城家园小区楼前楼后都有监控摄像头,外部车辆进不了小区,住在这里更安全了。
  “今年年初以来,小区共安装道闸和车辆识别系统20套,完成了小区内车辆信息采集,安装电梯梯控30套,增设恢复路灯58处,修复坍塌围墙3处,安装摄像头35个,实现了监控全覆盖。”佳园社区党委书记王颖告诉记者,安全设施完善了,极大地降低了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率,居民之间的小摩擦、小纠纷,通过监控摄像头可一探究竟。
  幸福在居民眼中,幸福在居民身边。顺着南城家园小区步道前行,几名工人正在修复一处废弃墙体。“这里原来就有一面墙,时间久了,上面的砖逐渐脱落。我们想着把这里修复改造一下。”王颖说,经过工人改造后,这里将被打造成一处景观小品。不远处,一排排新栽植的苗木绿意盎然,与墙面上“共建美好佳园”六个红色大字相得益彰。期待着,在社区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,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目标早日实现。
  居民住得更安心了 服务水平一点一点提升
  每周去行动不便的老人家探望,是王颖和同事的日常工作。
  “馒头是热乎的,鸡蛋是刚煮的,趁热吃点……”“我还真没吃饭,谢谢你们……”在独居租户赵大爷家,王颖和老人唠起了家常,询问他生活起居情况,了解他生活所需。
  从农村走向城市,居住条件和身份发生很大变化,但一些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难以改变。曾几何时,“小病挺着,大病拖着,重病才去医院”的落后观念,束缚着南城家园小区居民。随着“幸福小区”创建脚步加快,优质的健康服务,成为更多居民,特别是老年居民的幸福事儿。
  “大爷、大姨,义诊医生来了!”在社区小广场,有的居民在下棋,有的在玩扑克,还有的在跳广场舞。伴随社区工作人员的“一嗓子”,居民停下手中的事情,三五成群走向社区。
  据佳园社区副主任兼网格长李红菊介绍,目前,社区通过“社区合伙人”模式引入多家医疗机构,定期到社区为居民开展义诊,让他们“小病不出社区,大病直奔医院”。
  新植的苗木、停放有序的车辆、居民灿烂的笑脸……如今,斑驳陈旧的回迁小区正在经历美丽蜕变……“建设幸福小区 共享幸福生活”被写在小区的宣传栏上,映在居民的脸上,更刻在他们的心坎上。

编 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