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 一网搜 登录| 注册
政务服务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站群导航
关闭

行政区划

开发区

部门网站

当前位置:  首页 >  专题栏目 >  工作推进及成效

精耕细作在黑土地推广扎根

时间:2024-05-14 10:04 来源:
【字体: 打印

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一手牵着小农户、一头连着大生产,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“主力军”,也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力量。在国家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背景下,如何写好“精耕细作”下半篇文章?春耕时节,走进农安县华家镇团山村,探究益亩田农牧专业合作社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,如火如荼地推进春耕生产。

  “地温11℃,土壤湿度24%,气温15℃……这片地符合播种条件。”
  “低洼地块,作业时一定要控制好车速,可以开始播种。”
  5月6日一早,益亩田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洪海走进农田,开始利用土壤温度水分变送器掌握土壤的温度、湿度及墒情变化,并对是否具备玉米播种条件进行综合判断,每到一处,他都将土壤情况记录在册。“团山村的这300公顷农田,基本实现了连片种植,几台免耕播种机同时作业,3天就能完成播种。从整地到播种,再到田间管理……我们把精耕细作落实到春耕生产各环节,将精细化进行到底!”郑洪海说。
  为什么要将春耕做精做细?“播种时的地温、墒情直接关系到出苗率,还会影响玉米长势,要想提高玉米产量,种肥只是一方面,精细化管理同样重要。”郑洪海说,春耕生产需要一套完整的作业体系,农机、农艺相结合,精准配套现代农业技术是合作社稳产增产、提质增效的“法宝”。
  广袤的农田里,免耕播种机在田间穿梭作业,一次性完成开沟、施肥、播种、覆土、镇压等工序,一条条新垄延伸向远方……今年春耕,益亩田农牧专业合作社播种面积达1000多公顷,覆盖4个乡(镇)。先种岗地、后种洼地,合作社从4月20日开始,根据各地块土壤墒情,组织开展玉米播种。作为应用多年的一项核心技术,秸秆归行、条耕整地、秸秆还田、免耕播种、苗期深松等保护性耕作配套技术,在这里得到有效示范推广。
  “保护性耕作绝不是免耕播种那样简单,秸秆归行、条耕整地、免耕播种、深松作业……需要一环扣一环,才能把技术标准实施到位,精耕细作、综合施技才能体现出优势。”郑洪海说,今年是益亩田农牧专业合作社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第七年,推广面积逐年扩大。春耕期间,合作社预计每天出动12台免耕播种机,抢抓农时提升播种效率。
  益亩田农牧专业合作社播种区域,有部分“冷凉低洼”地块,种植难度大、产量低。如何破解这一难题?合作社通过深松作业打破坚硬犁底层,使土壤疏松、透气,保证玉米生长后期养分充足,从而达到培肥土壤、抗倒伏和稳产增产的效果。
  “我们一直坚持每年两次深松作业,春耕后深松提升土壤透气性,苗期深松追肥提高土壤肥力。”郑洪海介绍道,通过试验对比,开展深松作业的地块,玉米根系更发达。去年,益亩田农牧专业合作社玉米单产创历史新高,每公顷增产1000公斤以上。
  为保证免耕播种作业质量,益亩田农牧专业合作社还对农机手免耕播种作业速度提出要求,确保一次性高质量完成春耕,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搅动次数。“不同车速对免耕播种作业的株距、深度等都会产生影响。播种前我们详细察看耕地情况,尽量做到平稳‘定速驾驶’。”合作社农机手说,株距控制在8厘米左右,播种深度控制在3至5厘米,施肥位置控制在种子斜下方12至15厘米,即便在低洼盐碱地、地温低的特殊条件下,依旧可保证苗齐、苗壮。
  实施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,让粮食产量“高”起来、黑土地“肥”起来。如今,这一整套精耕细作的春耕模式得到农户的认可。统一农资、统一耕种、统一管理……通过土地托管模式,益亩田农牧专业合作社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,实现了春耕生产的规模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。

编 辑: